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髓细胞相关蛋白-8(MRP-8)/髓细胞相关蛋白-14(MRP-14)异二聚体在川崎病(KD)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寻求KD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及药物治疗新靶点.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KD的患儿46例为KD组,根据心脏彩超评定标准又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15例)和冠状动脉未扩张组(31例).选择同期住院有呼吸道感染而无心脏、血液、免疫系统等疾病的发热患儿25例为非KD发热组,选择同期本院门诊体检健康儿童20例为健康对照组.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RP-8/MRP-14水平,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白细胞中MRP-8 mRNA和MRP-14 mRNA相对水平.结果 KD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MRP-8/MRP-14水平、MRP-8 mRNA和MRP-14 mRNA相对水平均明显高于非KD发热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非KD发热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急性期MRP-8/MRP-14水平、MRP-8 mRNA和MRP-14 mRNA相对水平均明显高于亚急性期(P均<0.001).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组血清MRP-8/MRP-14水平及白细胞MRP-8 mRNA和MRP-14 mRNA相对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冠状动脉未扩张组(P<0.05).结论 MRP-8/MRP-14可能参与KD血管炎的病理过程,并参与冠状动脉损害,可作为KD诊断及预测冠状动脉损害的指标之一,可为KD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Ad—VEGF165),并观察其感染QBI.293A靶细胞后目的基因的表达及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以含有VEGF165基因片段的pSV-K3-VEGF165质粒为模板,PCR扩增获得的VEGF165目的片段(XhoI、EcoRV)亚克隆至GFP标记的pAdTrack—CMV载体中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AdTrack.CMV.VEGF165,行PCR、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将测序正确的pAdTrack—CMV.VEGFl65质粒经PmeI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细菌,获得同源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1.pAdTrack-CMV.VEGF165(pAd.VEGF165),再经PacI线性化后用脂质体转染QBI.293A包装细胞,通过多轮扩增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获得Ad.VEGFl65重组腺病毒。RT.PCR和ELISA检测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VEGFl65基因在QB|.293A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将孵育8d的生长状态良好的鸡胚随机分成Ad空载体腺病毒组、Ad—VEGFI65重组腺病毒组、NS组。采用鸡胚尿囊膜(CAM)法检测VEGF165重组腺病毒促进尿囊膜血管形成活性。结果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pAdTrack.CMV—VEGF165重组转移质粒,并获得了高滴度的Ad.VEGF165重组腺病毒,其病毒效价可达2×10^10pfu/mL。Ad-VEGFl65感染后,QBI.293A细胞中的VEGF165含量较QBI.293A细胞对照组和Ad空病毒感染组均明显升高(P〈0.05)。Ad-VEGF165组与Ad.空载体组和NS组比较,CAM三级分支血管生长更旺盛,毛细血管更丰富(P〈0.05)。结论成功获得了携带人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具有明显的促CAM血管形成活性,为进一步开展VEGF165基因修饰干细胞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再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8年间收治的再发性K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2 112例初发KD患儿,其中35例再发,再发率1.66%。35例再发KD患儿首次发病后KD再发的中位时间为13.5(4~69)月。与初发患儿相比,再发患儿的发热时间缩短,四肢硬肿比例较低,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再发KD患儿中,11例初发时有冠状动脉病变(CAL),8例在再发时亦出现CA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原体感染和CD19~+CD23~+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是KD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再发风险评分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0.76~0.91),最佳临界值为1.24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3和0.70。结论 KD发生后至少应随访2年,支原体感染和CD19~+CD23~+淋巴细胞亚群升高可作为KD再发的预测指标。初发KD发生CAL者再发时更易发生CAL。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生后1周未能肠内营养的胎龄<32周早产儿肠外营养素摄入情况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2022年8月出生并于生后24 h内转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32周、生后第1周营养摄入完全依靠肠外营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79例BPD患儿和73例非BPD患儿。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结果BPD组生后体重下降超过10%、宫外生长发育迟缓、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患儿比例较非BPD组高(P<0.05),出生体重恢复时间、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出院时纠正胎龄均大于非BPD组(P<0.05),而纠正胎龄36周时体格发育Z评分低于非BPD组(P<0.05)。BPD组生后1周内液体摄入量高于非BPD组(P<0.05),而热卡摄入量低于非BPD组(P<0.05);BPD组生后1周内氨基酸、葡萄糖、脂质的起始剂量及其摄入总量均低于非BPD组(P<0.05);BPD组生后第3天的糖脂比高于非BPD组,生后第7天的热氮比和糖脂比均高于非BPD组(P<0.05)。结论BPD患儿生后1周内氨基酸和脂质的摄入量及其所提供的热卡占总热量的比例低于非BPD患儿,提示早期肠外营养素摄入与BPD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5月就诊的初发急性期KD患儿的临床资料。KD患儿分别于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取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亚群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及CD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数量和比例及表面功能分子HLA-DR、CD86、CD40蛋白表达水平。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KD组患儿32例,男19例、女13例,中位年龄37.0(22.3~58.5)月。对照组23例,男14例、女9例,中位年龄52.0(30.0~65.0)月。KD组患儿IVIG治疗前、治疗后的pDC、CD1c+mDC占外周血总DC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组CD1c+mDC占外周血总DC比例高于治疗前;治疗前组pDC、CD1c+mDC数量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pDC表面CD86、CD40表达以及CD1c+mDC表面H...  相似文献   
6.
Chen Y  Kan HJ  Mao J  Ding J  Meng QX  Li HB  Cheng HB  Liu MJ  Sun Y  Yan WH  Li H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4):316-319
目的 检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22q11微缺失情况.方法 采用商品化的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P250试剂盒,检测100例散发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样本,其中40例产前超声诊断为心脏畸形的胎儿,60例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结果 心脏畸形的胎儿有2例为22q11微缺失,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1例22q11微缺失;3例检测出22q11微缺失的患儿,2例为3M典型缺失,1例为非典型缺失.结论 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存在22q11微缺失.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22q11 microdeletion in the children and fetuses affected by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Method MLPA P250 kit was used to detect 22q1 1 microdeletion in 100 cases of sporadic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including 40 fetuses and 60 patients diagnosed by ultrasound.Result Two cases from the fetuses and 4 case from the patients were found to have 22q11 microdeletion.Conclusion Three cases had 22q11 microdeletion in the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携带人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感染QBI-293A靶细胞后目的基因的表达及其促血管新生的效应。方法 以骨髓细胞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Ang-1基因片段,于BglⅡ、Sal Ⅰ酶切位点亚克隆至pAdTrack-CMV,构建pAdTrack-CMV-Ang-1重组转移质粒。然后pAdTrack-CMV-Ang-1重组转移质粒与pAdEasy-1腺病毒骨架质粒同源重组后,再经QBI-293A细胞包装、扩增和纯化获得高滴度的Ad-Ang-1重组腺病毒。RT-PCR和ELISA检测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Ang-1基因在QBI-293A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将鸡胚随机分成3组:Ad-Ang-1重组腺病毒组、Ad空载体腺病毒组、生理盐水(NS)组,观察鸡胚绒毛膜尿囊膜(CAM)新生血管形成。结果获得了高滴度的Ad-Ang-1重组腺病毒,其病毒效价可达3×1010 pfu/ml。Ad-Ang-1感染后,QBI-293A细胞中的Ang-1含量(47522.53±3685.57) ng/L较QBI-293A细胞对照组(2490.86±550.95) ng/L和Ad空病毒感染组(2323.20±260.55) ng/L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Ang-1重组腺病毒组有效地促进了二、三级分支血管的生成。结论 成功获得了携带人Ang-1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开展Ang-1基因修饰干细胞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对22q11染色体微缺失进行快速批量检测的技术,用于非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患 者染色体微缺失情况的检测.方法 采用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法和8个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TR)多态标记对79例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efects,CHD)患者和84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染色体22q11微缺失的检测.结果 缺失区域的STR标记在受检的非综合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平均杂合率为0.76,在正常对照人群中为0.79.在受检的1例法洛氏四联症患儿中检测到22q11微缺失(1.3%),经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验证结果正确.结论 采用QF-PCR法,可以高效批量地对22q11染色体微缺失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期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非扩张性损害患儿左前降支(LAD)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 分析31例急性期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非扩张性损害患儿(KD组)的LAD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1岁、1~3岁和>3岁3个亚组KD患儿急性期LAD近段内径、血流量、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DV)、平均血流速度(MDV)、速度时间积分(VTI),并分别与27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不同年龄段急性期非冠状动脉扩张性KD患儿,其LAD近段血流参数PDV、MDV及VT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但LAD近段内径、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内比较:<1岁、1~3岁及>3岁亚组LAD近段内径、血流量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V、MDV及VT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内比较:随着年龄的增加,LAD内径、LAD血流量增加,PDV、MD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D急性期冠状动脉炎性病变可导致LAD血流速度增加;研究LAD的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非冠状动脉扩张性KD的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近年来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为尽早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IKD 173例及典型川崎病(KD)4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IKD和典型KD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临床特点、急性期实验室特点、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IKD组与典型KD组在发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但IKD组发病年龄偏小,两组均以春夏季发病为主;(2)IKD组发热持续时间长;IKD组结膜充血、口唇干裂、杨梅舌、指(趾)端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发生率低于典型KD组,而卡疤红肿则高于典型KD组;(3)IKD组检测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较典型K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组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AL)与典型KD无统计学差异;IKD组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典型KD组。结论 IKD患儿发热时间长,易卡疤红肿,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较典型KD高,不明原因肝脏损害、外周血检测炎症指标与典型KD相似。因此,对于发热时间较长的患儿,应尽早完善相关检查,结合临床特点均有助于IKD诊断,可减少CAL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